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五年来,扬中这座岛城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持续跨越,一年更比一年强。阔步高质量发展征程,激昂乐章一路唱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聚焦“强富美高”总目标,落实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扬中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激荡人心、厚重提气的“小康答卷”!

  小康建设

  让百姓幸福触手可及

  “家在楼上住,楼下就能干活赚钱,这样的日子很幸福。”夏日的午后,屋外热浪炎炎,扬中经开区港湾新城睦邻之家加工点内,70岁的王吉娣和老姐妹们围坐在操作桌旁,一边吹着空调、一边组装着光伏连接器。得益于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的“益企益家”睦邻创业项目,将这一本应在工厂生产车间完成的工序搬到了安置小区,让60余名和王阿姨一样的“50后”闲暇居民实现了上楼回家、下楼就业。

  一位位群众捧起了自己的“新饭碗”,一户户居民住进心仪的“安乐窝”,一项项工程爆棚百姓的“获得感”……回眸五年,以群众期待为目标,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做起,决胜全面小康带来的民生新获得,让广大老百姓的幸福触手可及。

  以就业性收入夯实小康基本盘,近年来,扬中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和谐等方面不断积累先进经验,全力提升民生幸福“含金量”。2020年,该市实际新增城镇就业 11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5.5%。

  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贫困群体,针对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扬中保持扶持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兜住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服务保障需求底线。2020年,全市高质量完成建档立卡户1672户3141人脱贫和106户危房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90元。

  提档升级群众需求的供给侧,扬中完善公共文化场所,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旅游资源,打造村级文化园、浪漫田园村庄;挖掘村域文化,塑造特色,打造亮点……紧紧围绕群众文化服务需求,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该市不断提档升级群众需求的供给侧,让群众因文化生活的丰富而心动。

  乡村振兴

  托起农村希望的田野

  刚刚过去的6月,专程赴三茅街道友好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从昔日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的网红村,村党委书记郭茂祥功不可没。头雁高飞,托起“希望的田野”,在扬中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和郭茂祥一样,越来越多村级带头人像明星般闪着光芒,他们搞活产业、美化生态、润泽乡风、强化治理,让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如何让经济薄弱村脱胎换骨拔除“穷根”?近年来,扬中积极指导村级盘活存量资产,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租赁、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增收项目,以项目带动扶贫,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经济薄弱村“加速快跑”。不仅如此,该市还持续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79.9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更多权能,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此外,发展“现代农民+现代农业”,打造新农庄,五年间,扬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求,大力推广粮食高效种植模式,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5000亩,粮食总产1.63亿斤,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2.8%。依托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成功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积极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全市74个行政村与102家企业计划联建项目106个,实现行政村、联建类型、央(国)企参与“三个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年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8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创意农园各1个。

  城市建设

  让江中明珠更加耀眼夺目

  “续写‘江中明珠’新荣光,我们要永葆‘闯’的劲头,传承‘创’的基因,激发‘跑’的动能……”让“江中明珠”更加耀眼夺目,是扬中市委书记张德军发出的铿锵号令,定下的2021发展基调。

  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扬中“新城再造”,扬中在教育领域,实现了办学条件、优质师资、教育质量“三个均衡”,全市55所各级各类学校中,城区学校24所,乡镇学校31所;在公共医疗领域,组建了“整岛一体化”和“市镇村一体化”的县域医共体,力促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利用双下沉;在产业发展领域,推进“万企联万村”行动,借力推动党小组“+乡贤”“+商会”,发掘项目招引信息388条,成功落地一批优质项目,赋能产业兴旺,成功跑出了深化城乡融合的“第一棒”……一幅深化城乡融合的崭新蓝图徐徐展开。

  以“创建之门”推开的百姓“获得感”,扬中握紧“文明尺度”、改造“方便角落”,全力推进创文创卫,提升百姓获得感。该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起农村垃圾收运、河道保洁、绿化管护、道路管养等全覆盖的“八位一体”运行维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行政村占比100%,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2020年,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4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省美丽宜居村庄31个。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江中明珠更闪亮,扬中对牛皮癣进行整治,对路灯进行定时更换,指导督促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运用雷达、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让治污更加全面、科学和细致,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让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质量发展

  产业强市开启项目丰年

  近日,扬中士林电气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成功研发的封闭管型母线系列产品,核心部件电缆终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短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跻身业内第一方阵。

  以“专精特新”营建岛城新优势,在扬中,像士林这样具有“硬核”底气的“实力选手”还有很多,他们专注主业、做精专业,成为业内“领航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10个、小巨人企业6家、隐形冠军企业1家,镇江市级专精特新产品18个、小巨人企业14家。

  以“项目潮”构筑产业新天地,扬中于2019年第一次提出“3+X”产业体系渐进式重构的发展战略,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全市产业发展跃升新高度。这一年,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长城汽车蜂巢易创、精工汽车扬中产业园、“数字香江”、新韩通重工造船总部项目……一个接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落户,扬中产业强市进入“项目丰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如今的扬中,“创二代”扬起了转型双桨,在工业经济的舞台上大展拳脚。积极为“创二代”成长厚植沃土,聚焦能力提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该市连续5年组织“创二代”等企业家开展专题研修,以“红色教育+能力提升+才智对接”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依托“青企会”等组织和统战等部门,拓展“创二代”企业家朋友圈,不仅如此,该市还设立总规模2亿元、首期出资2000万元的人才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为“创二代”企业家搭建更广阔的创业舞台。

  党的建设

  红色引擎凝聚磅礴力量

  五年来,扬中十二届市委带领全市上下一路砥砺奋进,一面面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徽在一线熠熠生辉。

  通过党小组“微治理”圆万余“微心愿”,五年来,扬中建强农村党小组,将党的建设全面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在各地各行业作用显著增强。该市共建成党小组813个,4901名农村党员中心户采取“1+N”方式与35036个农户结成对子,539名镇(街、区)机关干部下沉党小组一线,有效织密基层治理网格。一个逐步完善的“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通过“助飞头雁”打造“领富雁阵”,在扬中乡村振兴的蓝图中,村党委书记既是指挥者、组织者,又是实施者,是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五年来,“红色雁阵”工程、村书记“实干讲坛”、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一系列“助飞头雁”的举措,让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走进群众中凝聚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带动群众,汇聚乡村振兴最大合力。

  通过同向而行画出最美“同心圆”,五年来,扬中全面提升各领域党建工作实效,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与实际,突出政治功能、保障效能,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城市党建健全“城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机关党建提升“争当三个表率、争创模范机关”工作质效;“两新”组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重点打造非公企业党建联盟;国有企业党建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个环节。

  奔向新五年,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未来。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扬中将扛起更强担当,确立更高追求,对标“强富美高”,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争先高质量发展,领跑现代化征程,全力打造智慧制造城、绿色生态岛、平安幸福洲,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中建设的现代化篇章,不断创造江中明珠更大荣光。 孙薇扬新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