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倩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正因为这些“新动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这也使得现如今的襄阳,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不但带活了区域经济,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还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科技引领创新续航铸就发展新动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三环锻造通过技术创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精密锻造中心和商用车转向节生产基地;航宇嘉泰的科研开发能力、试验验证能力、适航管理能力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汇尔杰新材料公司将玄武岩加工成高强度、耐腐蚀的纤维丝,产品销量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大势大局,立足全市实际,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赋能的重要支撑,这也使得襄阳大地发展活力更足了,发展动能更强了,发展空间更广了,转型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7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数量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4.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还启动了2021年度襄阳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工作,东风康明斯、东风德纳、骆驼新能源、三环锻造、航宇嘉泰、三沃薄膜、诺伯特、追日电气、力生电缆、汇尔杰等115家企业入选诊断名单。

  此次诊断将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方案,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逐步提升我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

  科技提升效益,创新增强活力。为了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我市始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着力全方位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动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落地我市,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在湖北省市州率先建成综合性科技服务云平台(汉江科联网),我市汇集了一大批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襄阳中心等重要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区域资源互联互通,实现了科技资源高效对接。

  提质增效补齐短板产业链发展壮腰杆

  6月11日,在位于襄州双沟的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内,襄阳正大百万吨饲料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是目前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猪饲料加工项目,为正大生猪全产业链扩大规模至300万头提供配套,标志着襄州正式完成生猪产业全产业链布局。

  在襄城,华中药业维生素B销量占全球40%以上份额,凌晟药业建设凌晟医药产业园,今年两家强强联合,共同做精做强生产和销售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4月12日,湖北立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立晋)投资30亿元建设的湖北枣阳汽车新材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是作为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湖北立晋,在原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在产业链上开辟发展的新领域。

  湖北诺伯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则投资5亿元在樊城建设航空航天及汽车产业链精密零部件研发与生产项目,该项目将为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我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实力。

  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是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襄阳深知其重要性。今年以来,我市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补齐短板,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促进我市产业链素质能力实现了整体跃升,这也使得一个个引领性、带动性、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全市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化态势和规模化效应。

  不仅如此,我市还于6月出台了《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市领导成为“链长”,全面推进我市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升级,以打造特色鲜明、安全稳定、竞争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谋势、蓄能、助力,我市的产业链发展正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招商,壮大产业规模,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县域经济强支撑

  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优势在县域。

  今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建设,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在政策引导和企业自身的转型中,我市各县(市)区形成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多极支撑格局愈发巩固。

  枣阳市在专用车、汽车摩擦材料、钢铁及化工等领域优势明显;襄州区的汽车零部件、农机及轨道交通装备、粮油及肉制品加工等产业成绩亮眼;谷城县和老河口市在汽车铸锻件、再生资源、酿酒食品等领域成绩突出;宜城市在精细化工、肉制品加工、计算机电子等领域具有优势;南漳县和保康县在磷化工、林特产品加工等领域成绩不俗……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随着我市县域经济的突破性发展,一大批县域企业也快速实现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位于谷城县的三环锻造累计投资6.5亿元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应用物联网技术、3D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建立数字化车间,将智能制造由梦想变为现实,公司主导产品汽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7.5%,并远销美欧各国;长源东谷自主研发多套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引进国际领先的生产装备,不断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及稳定性,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制造企业,并于2020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富则国家强。襄阳,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求特色、发挥优势找出路、聚焦问题补短板,持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擎起大手笔,胸怀大气魄,彰显大作为。

(文章来源:襄阳日报)

文章来源:襄阳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