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第二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精神”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活动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这一主题展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畅通工程、城市设计工程的进展情况。

  全市累计新增绿地101公顷

  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提出,“统筹推进公园、绿地、景观、慢行道等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林荫大道,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全市重点区域内新建和提升改造的道路,栽植高大乔木,因地制宜配置花灌木或宿根类花卉,逐年打造各具特色的春城林荫大道。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保艳琼介绍,昆明实施游园绿地建设和提升改造,完善文化传承、生态、游憩等复合功能的同时,突出花卉主题和季相变化,形成冬季、春季各类花木绚丽多彩,夏季绿树成荫与花草交织,秋季和风悠悠与色叶植物相融的“多彩昆明”“美丽春城”。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增绿地101公顷,完成全年计划的51%,其中主城五区及三个开发(度假)区完成72.42公顷,其他县(市)区完成28.58公顷,构建绿量充沛、植物多样、四季赏花、景观优美的春城特色景观。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佳介绍,昆明“十大工程”之一的亮化工程包括实施道路照明“洁净增亮”工程,解决辖区内现存“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翠湖公园视觉提升项目等7个子项,截至目前,官渡区段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成并亮灯,现正开展旧灯拆除和绿化恢复工作;呈贡区段已开展路灯基础开挖、浇筑、电缆管沟槽开挖、电缆保护管敷设等工作;度假区段已建设完成并亮灯。整体工程预计8月30日前可全部完工。

  盘龙江航道夜游景观提升项目是对盘龙江航道北起米轨铁路桥、南至双龙桥约4.2公里两岸沿江步道景观带和重点桥梁进行亮化提升。通过科技灯光结合音响,3D投影,水幕投影,时空隧道,数字投影,互动影像和其他科技媒体手段,将文化艺术、光影设计和互动演绎等内容融入盘龙江航道夜游项目,打造出综合性视听旅游产品,为消费者带来震撼的浸入式视觉享受和互动式艺术体验。

  全面取消“禁左”和右转信号灯控制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尹绍东介绍,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提出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决策部署后,昆明市公安交管部门综合施治,紧扣城市交通“疏堵保通”核心任务,全面取消“禁左”和右转信号灯控制,按照“一点一策”和“先管理、后基建”的原则,综合采取借道左转、增加右转专用车道、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叠加放行以及设置机动车待行区、非机动车“蓄水池”等,并先后完成了200余项工程性措施和600余项“微改造”。

  为抓住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矛盾,昆明市推行片长、路长、段长、点长“四级包保”责任,梳理并完成北京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青年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等首批63个堵点管理性改善措施;建立健全民警辅警在岗履职闭环监督、路面管理效果“红黑榜”机制;用活“春城骑警”,组建了全省第一支女子骑巡队,叠加使用机关、内勤警力,努力提升路面见警率、管事率。

  按照“边测试、边应用、边建设、边完善”的思路,建成了具有36个功能模块的“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并投入实战应用,实现可视化指挥、数字化决策、精准化调度,并加快推广应用交通信号“绿波”及自适应协调控制,53条路段实现“分时段”绿波,521个路口实现自适应感应控制,主城区信号灯联网率从28%提升至86.1%。

  部分老旧小区周边设置了夜间停车泊位。在认真贯彻落实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公安部12项便利措施落地的同时,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胆创新,推出了“首违不罚”、交管业务网上预约办理、交通事故远程处理等10余项服务举措。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主城区重点医院门前路段试点推行“限时停车”等“柔性”管理举措;主城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度假区等1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警校家”护学模式试点,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经营性停车场及泊位联网率达100%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云华介绍,近年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呈现全面提速,形象提升的良好态势。至“十三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160公里以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二五”末增长了近一倍,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先后建成昆明南站等一批重大铁路基础设施项目,境内拥有5条高(快)速铁路、4条普速铁路和1条米轨系统,全市铁路总里程达850公里。

  陆续开通沪昆、云桂等高铁,开行昆明—大理—丽江、昆明—蒙自等动车,昆明迈入高铁时代。

  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显著增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最高达4807万人次,居全国第6位、全球第37位,航线总数396条、通航城市191个,已开通连接东盟10国、南亚5国首都及重点旅游城市航班,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到45个,位列全国首位。东川港开工建设、盘龙江复航和草海夜航开通试运行,全市共有航道225公里、渡口23道、码头停靠点28个、登记船舶417艘,以“一江一湖一轴”为核心,其他库湖区为补充的航运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了市内快速水运通道和精品旅游航线水运体系。

  城市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昆明现已开通运行轨道1、2号线首期工程、1号线支线、3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和二期等线路,总运营里程139.4公里,车站83座,轨道交通基本实现主城区东南西北联通,与机场、高铁站实现同站换乘,与昆明火车站、四大长途客运站实现无缝衔接,并逐步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骨干。

  今年来,智慧停车实现主城区1707个经营性停车场、714208个泊位完成信息联网,经营性停车场及泊位联网率达100%。全市经营性停车场和路内泊位基本实现网上信息查询、停车诱导、电子支付三大功能,电子发票全面推广;同德广场等11个试点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无杆支付),46个试点停车场通过泊位租赁方式实现共享停车,468个停车场和停车路段(233个停车场、235个路段)停车泊位实现远端可视功能。

  实施城市设计工程

  塑造独特的城市天际线形象

  盘龙江作为昆明的母亲河,是一条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活力、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一条联系城市与郊野的重要景观廊道;也是一条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廊道。北京路是昆明主城区内重要的城市轴线,城市综合体、金融服务、商业办公等集中商务区沿北京路顺势展开。“一江一路”是体现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气息的重要区域。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公共空间和城市形象规划处处长何远江介绍,为彰显昆明城市特征与魅力,发挥城市设计的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施昆明城市设计工程,广泛邀请国内高水平设计单位、专家参与开展“1+2+1”城市设计重点编制工作,即“1项总体城市设计专题、2项城市设计专项、‘一江一路(即盘龙江、北京路)’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

  2013年,昆明市发布了《昆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导则》,经过近10年的城市建设,整个城市色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保证色彩规划的科学性、长期性,真正确立昆明城市色彩的风格和个性,本次修编结合新时代背景与城市发展需求,在上版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昆明城市色彩总体定位,精细化色彩引导,对总色谱方案、立面配色比例、管理与实施、分区色彩导引等方面予以优化,展现昆明城市独特的基因色彩。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城市天际线控制的城市,自2009年以来,昆明市对整个环滇池空间形态及建筑高度控制开展了大量研究。2016年,昆明市发布了《环滇池空间形态与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将天际线建筑高度精细化至地块层面,并在城市建设中严格落实高度控制,得到了业内专家及其他城市对昆明城市天际线控制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经过近5年的城市建设,昆明市天际线塑造取得成效,营造出望山见水的总体格局,形成视觉中心突出、高地起伏、韵律层次协调统一的天际线效果,塑造昆明独特的城市天际线形象。

  记者罗顺英王绍芬报道

  项目亮点

  设置“潮汐车道” 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昨日,记者在交三桥路口(北京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南口观察了昆明首条“潮汐车道”。这条“潮汐车道”的投用,提高了过往车辆的通行效率。

  交三桥路口是人民路与北京路两条主干道相交路口,在交通早高峰时段入城方向车辆多于出城方向,交通晚高峰时段则呈现相反的交通流向,由于车流量大,早晚出行高峰车辆拥堵情况严重。为此,市交警支队在该路口设置“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根据路口的车流量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早高峰时段,‘潮汐车道’沿路中保留北京路进城方向的一条左转车道,待早高峰结束后,变为由北京路至人民东路入口的两条车道,以满足车辆左转掉头需求。”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六中队中队长李燕强介绍,“潮汐车道”启用后,出行早高峰在北京路口,一个信号灯就可以让等待车辆全部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当驾驶员行驶至交三桥路口时,可通过路口导向指示牌判断车道状态:当指示牌上左转掉头指示灯显现并亮灯后,即可提前做好变道准备,向左变道进入“潮汐车道”左转或掉头行驶;如果这个黑色可变指示牌没有显示,意味着这一车道不能掉头,车辆需按地面标识行驶。

  与交三桥路口相似,为了缓解因车流量大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市交警支队积极协调,在北京路与北辰大道交叉口南道路中间绿化带开了一个口,利用简易花坛在对向车道增加了一条左转掉头专用车道。市交警支队二大队副队长杨海青介绍,自6月份增设以来,目前该路口左转车辆对直行车辆通行的影响已降到最低。

  试点“无杆支付” 车辆几秒即可出场

  昨日16时许,一辆辆汽车快速、有序驶出同德广场地下停车场。这与同德广场开展“无杆支付”试点工作密不可分。

  同德广场物业公司经理李韬介绍,目前,同德广场地下停车场已经实现“无杆支付”,车辆可以快速驶出地下停车场。例如,早晚高峰期,原来驶出一辆车需要10多秒钟,现在无需抬杆,驶出一辆车只需要几秒钟,有效缓解了早晚出行高峰地下停车场出口车辆拥堵情况。

  今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加快推动畅通工程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在停车设施建设方面,全市经营性停车场及泊位联网率达100%,全市经营性停车场和路内泊位基本实现网上信息查询、停车诱导、电子支付三大功能,并在领东国际、云客小区、羊仙坡、同德广场等11个试点停车场实现先离场后付费(无杆支付),46个试点停车场通过泊位租赁方式实现共享停车。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1个停车场开展“无杆支付”试点,主要是寻找开展“无杆支付”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为下一步昆明市大规模推广“无杆支付”打下基础。

  绿化亮化提升景色美了春城“靓”了

  夜幕降临,昆明环湖东路旁路灯亮起,红色的中国结和淡黄色的灯光交相辉映,成为昆明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市城市管理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陆国昆介绍,环湖东路风光互补路灯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经过近11年的运行,该道路照明设施存在故障率高、噪音大、照度低、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今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对环湖东路(福保路—七星山隧道段)道路照明进行提升改造,将原来风光互补路灯更换为市电路灯,确保道路照明品质,并消除原风光互补路灯存在的安全隐患。项目分3段实施,官渡区段共更换488组,呈贡区段共更换428组,度假区段共更换35组。目前,度假区段已全部实施完成;官渡区段新装路灯已全部通电运行,正在实施原风光互补路灯的拆除工作;呈贡区段正在进行土建部分施工。

  今年来,市城市管理局还实施美丽昆明建设行动,打造“美丽景区”“美丽公路”“美丽街区”,让市民出行300米至500米见绿。西山区生物多样性大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环路(西山段)就是其中之一。二环路(西山段)项目起点位于明波立交桥,止于官南立交桥,施工单线长约5.28千米,下层绿化提升整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硬质园路约23000平方米,娱乐健身区3720平方米,并在游园广场内设置景观亭、健身器材、坐凳等,以满足市民运动生活需求,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原来这里植物杂乱、道路狭窄,很少有市民来散步,提升改造之后,修建了健身步道,减少了上层植物,增加了下层开花乔木,景色变美了,前来健身娱乐的市民也增多了。”昆明市西山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王景介绍。

  记者王绍芬罗顺英报道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