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毕松杰实习生/杨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中储粮直属库作为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及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排头兵”,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供稳价的“定海神针”。可平常难得一见的粮库,到底长什么样子?粮食储存是否安全?粮食品质又能否保障?

  9月16日,中央储备粮江门直属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江门直属库”)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公开展示中储粮直属库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管理流程和储粮手段,真实、全面、立体呈现“大国粮仓”风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公众切身感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底气。呼吁大家关心支持粮食事业,倍加珍惜粮食,共同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中储粮江门直属库相关负责人说。

  粮食入库“过五关斩六将”

  走进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分库,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仓房粮仓映入眼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基地总占地约12公顷,分三期建设,现已建成31座仓房,仓型主要是平房仓和浅圆仓。三期建设完工后,总储存量将达到51万吨,成为广东最大的中储粮直属库。”中储粮江门直属库相关负责人说。

  几十万吨粮食,从售粮人送来,到成功入库,每一粒粮食,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粮食储备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入库第一道检验关必须牢牢把紧,来粮每车必检,水分、容重、杂质、不完善粒和卫生指标,每一项必查,对于检查不过关的,我们坚决不予入库。”检验室工作人员周娅说。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人们对粮食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4月15日,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13个条文直接涉及粮食质量安全,把牢入库质量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满足市民“吃得好”“吃得放心”的需求,检验室内,快速水分仪、漩涡振动仪、重金属检测仪、孵育器等检测仪器一应俱全,不同仪器对应不同检测目标。“比如这台锤式旋风磨,是把样品磨成粉后,检测脂肪酸值、重金属镉等数据。而那台砻谷机则是帮助稻壳脱去‘外衣’,更好检测其出糙率。”周娅如数家珍般介绍。

  经过“体检”合格后的每一份粮食,工作人员还会为其量身定制储粮专卡,作用就像是“身份证”,详细记录其出生的年份、地址,还有水分、杂质等信息。基地还专门建立“档案中心”,清晰呈现每一份粮食的“前世今生”。

  以前,粮库出入库作业主要依靠人力,效率不高,精度不够。如今,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以浅圆仓为例,底下有一个空压房,为整套系统提供气力输送。提升塔内,也存放了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脉冲除尘器等高科技设备,设计产量达到200吨/时。”工作人员胡军说到,他们只要在电脑上选择相应的仓房,就能操纵仓房的入库作业,简单、快捷。

  记者在现场看到,浅圆仓几十米高的顶上,装着一台蓝色的大型机器,形状酷似“八爪鱼”。“这个神器叫布料器,拥有‘六条臂’,每条臂上都有3个卸料口,合计18个卸料口,按顺时针的方向均匀落料,通过多点卸料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入粮时出现杂质聚集。”胡军说。

  高清“天眼”监控每一粒粮食

  粮食储存过程中,保管员每周都会进仓查看粮食,观察变化,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让保管员与粮食更加形影不离,时时关切“宝贝们的健康情况”。

  “依托科技+,我们已建成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控室是这套系统的大脑中枢,通过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对整个基地实施‘一键控制’,形成智能粮情、数量监测、智能安防三大功能,对仓房进行在线巡检,实现让保管员少走路,让数据多走动。”中储粮江门直属库相关负责人说。

  借助“智能大脑”,台城基地拥有一张动态的“粮库地图”,上面不仅清晰反映了每一个仓房的具体位置,而且每当仓房内的粮食温度出现异常升高时,这个地方就会出现橙色箭头提示。

  随后,工作人员随意挑选了4号仓房进行演示,3D模型图直观立体展示出该仓的结构和样式,仓内共设置42条电缆,可以实时展示仓温仓湿、气温气湿以及仓内最高粮温、最低粮温和平均粮温等。“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对整仓的粮情进行实时的监测、记录,更加迅速地锁定异常粮情出现的位置,及时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管理员陈道冠说。

  值得一提的是,台城基地的监控摄像头可放大23倍,能将每一粒粮食看得一清二楚。“现在高精尖的‘天眼’系统已成为我们日常保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日常的进仓粮情检查,再结合我们每座仓房的智能化监测功能,基本做到了储粮安全无死角,真正实现粮食‘看得见、管得住’。”陈道冠说。

  粮食在氮气中“休眠”,永葆“青春”

  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与传统的储粮方式对比,最大的不同点,运用氮气储粮“黑科技”,让粮食在氮气中“休眠”,让其永葆“青春”。

  “充氮气调储粮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最大的用处就是杀灭和抑制害虫,同时还可以抑制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最大限度保鲜粮食品质。”工作人员周又杰说。

  过去,杀灭储粮害虫主要靠的是磷化铝熏蒸,产生有毒的磷化氢气体来杀灭害虫,保管员需要背着几十斤的呼吸器,扛着药箱进仓,安全隐患大。“现在我们在制氮机房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搞定一个仓的杀虫工作,不仅安全高效了很多,也比以前更加绿色环保。”周又杰说。

  记者了解到,中储粮江门直属库台城基地的制氮过程并不复杂,首先由空气压缩系统吸收空气,并对空气进行压缩,然后再经过净化系统净化,最后由分子筛将空气当中的氮气给分离出来,制成浓度超过99%的纯净氮气,输送到各个仓房。“在这过程中,费用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就只有电费的支出,真正实现绿色储粮。”周又杰说。

  在粮食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气囊”包裹着粮食。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气调系统正在工作,向密闭的“气囊”内充入99%的氮气,将空气置换出来,直到整个仓房的氮气浓度达到95%以上。

  与此同时,直播间里很多人好奇,粮食一般存储多久?一段时间后的粮食又如何处理?“我们有一定的轮换机制,一般小麦4—5年,稻谷3—4年,玉米2—3年,然后每年都将接近或达到储存期限的粮食销出,同时购入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通过这种常年购销轮换,保证粮食常储常新。”中储粮江门直属库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文章来源:江门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