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全球首条G7.5溢流法盖板玻璃生产线顺利达产,打破了我国高端盖板玻璃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创新没有尽头。“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抗跌落盖板玻璃新配方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又被纳入2019年度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支持。

  湘电动力“600吨自升式海上风电大部件更换运维平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成套装置”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发电、配电、变电、机组等重要设备的国产化。华菱湘钢等单位开发的4mm-20mm规格Q1100E超高强钢产品,经用户单位的工艺评定,其整体性能优于国外进口产品标准,相继实现小批量销售,预计2020年将为相关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4亿元以上。这些,都是在长株潭自创区专项支持下取得的重大成果。

  我省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列CJ6动车组,在长株潭城际铁路上载客运营;面向军工需求,研制出碳纤维长丝产品,打破了日美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禁运;研制了“鲲龙500”海底集矿车、国产固态硬盘控制芯片等一批新成果……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回眸制造强省建设的点点滴滴,强烈地感受到创新引领的趋势在加速形成。省科技厅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引领,以项目攻关、园区升级、环境建设为抓手,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驱动力。

  强化科技攻关,引领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建设制造强省,需要夯实技术生命线,带动相关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2019年,省科技厅集中力量支持高质量发展亟需的产业关键领域,围绕10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顶层设计和布局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将打破国外垄断或者填补国内空白。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8个、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87个,加强5G4K、碳基纳米器件、新型传感器等前沿领域部署,强化Wi-Fi6芯片、超高温特种电缆、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大直径轴承等“卡脖子”技术攻关,防范化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

  “产业项目建设年”“5个100”行动也在同步进行中。省科技厅扎实抓好“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了智能机器人研发、组合烟花全自动安全生产、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研制、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等115个重大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融通。去年1-10月,累计完成投资140.8亿元、研发投入37.1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申请和授权专利3152项。

  隧道是很多重大工程施工的难点,传统钻爆法依靠人工,安全性和效率都低下,提升钻爆法装备水平是我国从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的关键。铁建重工承担的湖南省“五个100”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钻爆法隧道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制的隧道钻爆法施工全工序智能装备,在郑万铁路、安九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完成了大规模应用,为即将开工建设的川藏铁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缴税超过1亿元。

  去年10月下旬,因为挑战人类现有技术极限,铁建重工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省科技重大专项投入5300万元支持下,铁建重工牵头攻关“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抢占全球超级地下工程装备行业的技术制高点。首席技术负责人、教授级高工刘飞香对此展望道,项目成果将增添湖南“超级家族”的新名片,将给湖南带来500亿元的经济增量,将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石墨是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湖南微晶石墨占全国微晶石墨总量的70%以上。然而微晶石墨的选矿一直是国际上没有解决的难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而,微晶石墨长期以增碳剂、电煤等极其廉价的低端产品出售,非常可惜。

  郴州市鲁塘镇石墨产业园里,我国首条年产20万吨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现代化生产线(一期)建成,目前浮选精矿品位已达到85%以上,二期增加深度磨矿后精矿品位将提高到90%。这是省科技重大专项“微晶石墨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最新成果。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年产值10亿元、利税3亿元,促进我省微晶石墨、石墨烯、动力电池材料等相关产业发展。

  存储作为计算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信息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门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国密算法的自主研发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及产业化”,由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大学承担,取得了重大进展。项目研发的存储控制芯片已经以固态硬盘的形态在长城、联想等国内主流整机企业实现规模应用,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固态存储设备采用的控制器芯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

  围绕工程机械等产业,进行全链条布局,攻克关键技术,研制高附加值新产品;聚焦陶瓷、轻工、有色冶金等领域,研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和清洁、安全生产;在能源、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需要科技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强化高新区建设,推动制造业集聚化发展

  全省超过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高新区。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实现了从创新个体到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转变,正成为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省科技厅把高新区建设作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制造业集聚化发展。

  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3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8家。长沙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为第12位和第66位,株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为第19位。“科创谷”“动力谷”“智造谷”特色优势凸显,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三谷多园”定位,有力支撑了制造业集聚发展。而且,国家级高新区的队伍还在壮大中,宁乡高新区即将获批,岳阳高新区升格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去年底,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全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和宁乡高新区依次为综合排名前3名。创新引领制造强省建设,在高新区得到了集中体现。

  长沙高新区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链建设。以增材制造、移动互联网、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含北斗)4大产业链为核心,做强7大产业链板块,全力以赴推进18个产业链建设。

  株洲高新区坚持聚焦制造强省战略,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围绕“3+5+2”产业体系,主攻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制造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宁乡高新区则完成了抢滩储能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战备”:依靠多家锂电池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链闭环,储能装备从“出生”“服役”到“再生”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在这里完成。

  可喜的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强劲。2019年面对下行压力,增速仍然接近12%,高出GDP增速近4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快速增长,总数突破6100家,拥有全省60%的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近两年总收入的增速超过20%,专利申请数、有效专利拥有量的增速超过25%,净利润、税费上缴额增速超过30%,已经成为我省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支撑力量。有统计显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制造业领域的占比超过一半。

  有着60多年历史的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加入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创办8年的湖南金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如愿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铝粉产业创新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湖南省的出口创汇重点企业。

  2019年,铁建重工等5家在行业响当当的湖南制造龙头企业,还拿到了省政府发放的大红包——湖南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奖励,每家企业奖励资金100万元。

  强化政策保障,激发制造业主体发展活力

  创新引领制造强省建设,需要激发制造企业的创新意愿、提高制造企业的创新实力、解决制造企业在创新求索中的资金等多种问题。

  我省新修订的《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已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办法》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的修订和制订正在积极推进。可以说,通过将一批成熟的科技创新经验举措上升到政策法规层面,我省为激发制造业企业活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企业是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我省推出的企业研发奖补政策,以其简单可靠、方便快捷的普惠特点,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实施两年成效显著。

  省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兑现奖补1767家企业,同比增长103%;按兑现5.94亿元奖补资金计算,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59.4亿元左右,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近1∶20(2018年比2017年全省新增研发投入近120亿元)。有7成左右的2018年受惠企业2019年继续获得奖补,中车时代、索恩格汽车、比亚迪汽车、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华菱湘钢等行业龙头企业,连续两年获奖补500万元以上。

  融资难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之一。我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针对我省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其中,长沙银行成为我省首个体系化推进科技创新金融综合服务的金融机构。省科技厅还与长沙银行签订科技金融深度合作协议,共建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成立于2017年的东映碳材,是一家从事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期,面对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公司董事廖超前形容管理层们“愁得掉头发”。

  廖超前介绍,省科技厅下属的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股东对公司出资4800万元现金,孵化项目。此举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同时有效地撬动了社会资金对企业后续融资的关注与支持。长沙银行接着为公司授信2000万元,前后只花了两个月。

  2019年,省科技厅面向800余家科技企业征集融资需求,组织120位金融专家组成10支科技金融志愿者服务队,为90家重点企业提供“集成式、全流程、零距离”投融资服务,直接促成35家企业获投融资30.22亿元。志愿者服务还带动湘江新区、各市州举办多个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品牌活动,服务科技企业超过2100家,达成意向融资金额约96亿元。

  除了缓解融资难,束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制度体系也逐步得到健全。集聚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的潇湘科技要素市场和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先后投入运行。

  据省科技厅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省共登记技术合同902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90.69亿元,同比增长74.21%,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制造强省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