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来到山东省昌邑市潍河两岸,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大桥、橡胶坝、堤顶路构筑起一道合理用水的安全屏障,让潍河水造福一方;潍水风情湿地公园、梨花水镇等依水而生的景点分布在潍河沿线,让城乡更有灵性和生机;潍水田园综合体、青阜农业公社、万亩大姜等因水而生的现代农业园区分布在潍河两岸,挺起了现代农业脊梁……

  “我们把治水兴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位置,在治水上下功夫、在管水上求实效、在用水上做文章,实施河流整治、雨污管网分流、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以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走出一条治水管水用水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让水资源更好服务发展、造福百姓、润泽万家。”昌邑市委书记吕珊珊说。

  治水——彰显造福百姓新担当

  潍河是山东省骨干河道、昌邑市的母亲河,流经当地10个镇街区中的8个后汇入渤海。历史上,潍河因洪水肆虐,被沿岸群众叫作“坏河”。进入昌邑段,潍河变成一片平滩,主河槽飘忽不定,使得地处潍河入海口的昌邑防汛“压力山大”。

  近年来,昌邑市始终坚持高强度建设水利工程体系,确保潍河安澜。潍河昌邑城区段风光秀丽,为满足防洪需要,又不妨碍市民欣赏两岸美景,昌邑市建设了目前山东省里程最长的钢筋混凝土加玻璃式防洪墙,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针对潍河昌邑城北段东岸河流急转弯处对河堤严重冲刷问题,修建5座丁字坝挑流护堤;辛安庄防潮蓄水闸形如天堑,将渤海莱州湾与潍河一线相隔,也阻断了海水南侵的路线……自去年开始,昌邑市累计投资4.15亿元,实施了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程,对沿河的34处险工进行了全面检修加固,复堤无堤段10.25千米;堤防培厚加高7.58千米;堤防填筑修复5.2千米,极大提升了潍河、北胶莱河等河流的行洪排涝能力。近两年,受“温比亚”“利奇马”台风影响,面对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潍河分别经受住2600立方米/秒和2800立方米/秒洪水考验。

  河长制成为治水的“金钥匙”。自2017年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河行动及“回头看”“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排查整治各类涉河违法问题2100余处,潍河两岸禁养区内的442家养殖场(户)、无堤段河道50年一遇洪水位线以下的60余处民房、10万棵阻水林木、入海口357处渔业养殖大棚全部完成关闭清除,为河道行洪顺畅、恢复生态创造了空间。

  “围绕河长制工作和防汛调度、河湖在线管理、重点水域实时监管、水质实时监测等工作目标,在潍河重要交界断面、闸坝站所、盗采砂重点河段等关键位置安装视频监控、在线水质自动检测、水位计量等设备,整合视频监控62处和18处盗采砂监控设备,建立在线监测和预警体系,建成潍坊市首个县级‘智慧河湖’调度指挥中心,高标准完成潍河两侧岸线100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为治水提供智慧‘大脑’。”昌邑市水利局局长郝炳伟说。

  管水——确保美好生活新成效

  “以前每次大雨之后,这条路上就会有好多因积水过深掉了车牌的人回来在积水里蹚车牌,形成了雨后一道独特的‘景观’。不过这种‘景观’自去年以来彻底消失了。”位于昌邑市新昌路上经营门市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对全市雨水易涝易堵路段完成全面排查整改和易涝点全部清零,昌邑城区实现了大雨过后积水一小时内排净。

  “2006年开始,昌邑市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超前谋划并启动实施了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总计建成排水管道238.47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14.21公里、污水管道107.35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6.91公里,雨污分流比例提高至93%以上,已经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排水管网体系,改造的力度和提高的幅度均居潍坊市前列。”昌邑市住建局局长黄国磊说。

  昌邑作为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对水资源倍加珍惜,在城市雨水上做文章,算起了“经济账”和“长远账”。“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前,雨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瞬间激增的雨水增加了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和压力,每年财政还要支出30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用,并且干净的雨水经过处理后也只能作为工业中水使用。现在通过雨污分流,让雨水通过独立的管道直接汇集,作为宝贵的水资源补充到城市景观水系,过剩的雨水经过系统最终到达城西的丰产河,灌溉周边农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黄国磊说。

  2016年,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提出和实施,昌邑市制定《昌邑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以打造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美丽新城”为目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至少75%的降雨实现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目前已建成“海绵城市”5.52平方公里。

  用水——凝聚乡村振兴新作为

  潍河是昌邑的母亲河,也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蓄潍河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所在,昌邑境内潍河流域上的“一闸四坝”成为农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以往流向大海的淡水资源储存了起来,潍河变成了长条水库,灌溉了20万亩土地。

  水利兴,百业兴。经过治理的潍河犹如一座富矿,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昌邑北部沿海盐碱地“靠天”吃饭,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作为昌邑最大的盐碱耕地产业联合体,青阜农业产业联合体铺设36公里输水管道从潍河引水,流转和托管土地累计6.8万亩,先后建设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沃土工程”,智能配肥面积达到3万亩,建设生态循环农业试验田2.4万亩,实现了“集体增收、企业盈利、农民致富”的“三赢”局面。

  “昌邑大姜”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享誉国内外。大姜种植对水的依赖程度很高,潍河孕育了独特的昌邑生姜产业,催生出10万多亩种植规模,不仅让当地农民鼓起了“钱袋子”,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也已成为全国生姜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昌邑大姜”在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以排名第85位入选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榜单。

  昌邑市挖掘利用好潍河资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2019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总投资5460万元,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8万亩。同时因地制宜,在潍河流域和沿海区域分别采用“无井房+浅机井+地下电缆+PVC管道+室外射频器自动灌溉系统”和“扬水站+管道+蓄水塘坝+小型泵站+低压管道系统”两种模式,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及农田物联智控系统,提高灌溉自动化水平和灌溉效率。目前,昌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90万亩,成为农业增效的“压舱石”、农村发展的“定盘星”、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治水兴水成为乡村振兴的先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昌邑市万亩高端苗木、10万亩优质大姜等10个万亩级产业破茧成蝶,入选省第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和山东省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的梨花水镇,山东省首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潍水田园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日渐长成,200平方公里潍河绿色发展长廊华丽绽放。今年,昌邑市将整合南部的“一河、两山、三区、四园、十大龙头项目”,规划建设投资50亿元的潍水农业公园,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