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报》:创新赋能 一路亨通—解码亨通集团高质量发展之路
    线缆企业动态 2019-08-31

  8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牢记嘱托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系列报道中,刊发了《“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一文,报道了全球信息与能源网络服务商亨通集团是如何从电缆制造到光通信制造、从光纤拉丝技术到核心原料光棒的制造,充分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要求的。《中国海洋报》推出特别报道,分享该集团依靠自主创新,走出自强之路、光明之路的经验与故事。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处在结构转变、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关键期。面对传统产业市场萎缩、技术“卡脖子”等发展瓶颈,全球信息与能源网络服务商亨通集团顺势而为,以创新为驱动,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中敷设海底电缆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5家卫视共同制作的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走进亨通集团,揭开这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四年磨一棒”赢得世界话语权

  光棒,对于很多大众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可对于亨通集团来说,光棒不仅是他们的“王牌”产品,更是亨通人的“争气棒”。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经济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有大量的信息及数据需要加工和处理,而光纤正是传输信息的最理想的工具。光纤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制作光纤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拉丝,而拉丝靠的就是光棒。光棒又称“光纤预制棒”,它是光纤通信的核心技术产品,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占据了产业链中70%的价值。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发光棒制造技术,但直到2005年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该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科技大国牢牢掌控,国内90%以上的光棒依赖进口。

  “光纤通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看人脸色谈何发展?中国没有光棒,将危及光纤通信产业健康发展,这不是利益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如何在世界上立足的问题。”2006年,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力排众议,决定实施光棒研发项目,摆脱“卡脖子”局面。

  彼时,无论研发设备、试验材料,还是工艺、路线、参数,国外对中国全部实行封锁,亨通只能从零开始。200多名研发人员,1500多个日日夜夜,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反复冲刺着世界通信技术的顶峰。经过数不清的失败重来,亨通自主研发的光棒终于在2010年成功上线!光棒的诞生,使亨通成为我国率先掌握光棒尖端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海底电缆

  此后,亨通相继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设备、制造工艺及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从80毫米向120毫米、150毫米、180毫米、200毫米大口径及大长度预制棒及配套拉丝技术不断冲刺。就是一根直径200毫米、长度6米的光纤预制棒,在摄氏2200度高温下进行物理拉丝,被拉伸成长度达到1.5万公里而直径只有头发丝1/10左右的细丝,彰显国内光纤制造技术实力。去年10月,新一代无氯绿色光棒在亨通大规模量产,破解了国际上通用的有氯工艺生产线污染环境的隐患问题。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放眼全球也不多。

  如今,亨通成功实现了向高端产业的转型,为我国光通信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使中国在全球光通信领域拥有了话语权。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创新就是解放生产力的钥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导,亨通人研发出国际领先自主知识产权光棒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绿色光棒制造基地,其产品线也完成了从电缆、光缆到光纤、光棒的产业链覆盖。

  “海底长龙”从中国“游”向世界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海洋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全球海洋通信与能源互联的“中枢神经”,海底光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基础作用——海底光缆系统承载了全球95%的国际语音、数据传输。没有海底光缆,互联网只是一个“局域网”。

亨通超高压海缆产业园

  相对于卫星等其他通信方式,海底光缆具有低延时、寿命长、通信量大、保密性强等优势。未来5G时代,海底光缆的生产和铺设将成为各国信息领域竞争的高地。为此,亨通集团积极规划布局海洋产业,专注于海洋通信及电力传输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

  海底光缆就像是分布在海洋上密密麻麻的血管,即便是在冰冷的海洋深处,也有它们的踪迹。简单来说,海缆是一条海底光缆系统重要的载体。现代海缆用的是光纤技术,一根光缆由多根光纤组成。

  高可靠海洋光纤光缆的研发及产业化是世界级的科技难题,包括线缆产品及附件、系统设计和设备、海洋施工等3部分,被称为电缆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以来,海洋光纤光缆的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牢牢攥在手里,他们对外实行技术封锁和垄断。

崔根良(左二)在生产车间与技术人员交流

  面对国外垄断和进入的高门槛,亨通毅然决然地开始了海底电缆的自主研发之路。“我们要树立中国企业的一种志气,一种骨气,不能老是被国外卡住脖子。”崔根良说。

  海洋光缆在运输和敷设时的条件非常复杂,运输一次常常就是几千公里,因此在制造时要尽可能大长度生产,这就需要考虑中间接头技术的牢靠性,也对制造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海底8000米的地方,细如丝的光纤不仅要面对高达8000千帕的压强,还得经受住海水的腐蚀。此外,如何减少光信号在光纤中的损耗,也是一大挑战。

  对此,亨通集团旗下的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自主研制出了成套装备与工艺及关键材料,攻克了高水压、强腐蚀、超长距的海洋环境下光纤光缆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这项技术实现了高可靠海洋光纤光缆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重大项目的需求。

  从光棒核心技术突破,到光纤制造完全自主,亨通将国际市场光纤价格从每芯公里上千元,降低到每芯公里80元左右。2016年年底,亨通在马尔代夫海域铺设了世界最长单根无接头海底高速光缆,只用32天,1115公里的海光缆就全部铺设完成,这条“海底长龙”成功将马尔代夫六大岛屿连成一张光网。这种高质量的输出,充分体现出中国海底电缆铺设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除了马尔代夫,在过去短短5年的时间内,亨通供应了诸多国际项目,累计交付量突破1万公里。亨通让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了国际海洋通信重大工程,改变了国际海缆通信的格局。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希望这条“海底长龙”跨越太平洋走向大西洋,将产品应用到更广阔的大洋中。

  500千伏、18.15公里海底海缆创纪录

  在《思想的田野》录制期间,探访团还走进亨通集团常熟超高压海缆产业园。在那里,他们了解了目前世界最大长度、最高电压等级的海底电缆是如何研发生产出来的。

  今年年初,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投运。这是我国电力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跨海联网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即建设了380米高的世界第一输电高塔、采用了世界首条的国产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亨通便是该工程的重要参与方,其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500千伏交联聚乙烯海缆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长度最大的海底电缆。

  18.15公里!这是亨通用于舟山输变电联网工程的海底电缆长度。之所以要做大长度,是因为海底电缆接头越多风险就越大,大长度意味着发生风险的概率越小。要生产出如此大长度的海底电缆并不容易!300多项开机检查、180米高的立塔、23天机器不停机、生产人员23天日夜不停地盘放电缆……

成功完成8000米深海缆海试

  在超高压海缆产业园,最高的建筑就是高高耸立的立塔。在海底电缆制造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绝缘工序”,立塔就是这道工序的关键所在。在电缆内部结构中,里面是铜导体,外面是塑料绝缘。制造电缆时,需要利用重力原理来保证电缆的同心度。因此,立塔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质量也就越好。为了保证最好的品质,亨通建设出了180米高的立塔!

  海底电缆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微小偏差都会导致满盘皆输。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总裁李自为介绍说:“我们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机器连续运行10天。就在那时出现了一点故障,这一停损失的便是上千万元!失败的代价是难以承受的,但亨通人用不服输的精神,分析问题后又重新启程。300多项开机检查,认认真真再做一遍,最后一次终于成功。”

  “民营企业过去成长靠的是拼劲、闯劲和艰苦奋斗,而未来发展靠的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要做强,必须要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必须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崔根良自信满满地说,“现在我们手中拥有的技术,不仅有利于我们的企业,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国家,也有利于全世界。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已经走出去很远了。只要秉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理念,只要不断地创新,属于亨通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有了这个杀手锏,亨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并将继续创造民营企业的新辉煌。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