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华凌电缆牵头打造,聚焦新材料,章丘的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已签约企业14家
    线缆材料资讯 2020-12-10

  三天半时间,50多个项目,一个个看一个个评。12月5日至8日,2020年济南市重点项目建设暨重点工作攻坚年观摩评议活动如同“期末考”。在这特殊的一年中,各个区县(功能区)在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把项目建设作为比信心、比能力、比干劲、比本领的赛场,交上了一份不凡的“成绩单”。

  前沿产业攀新高

  优质平台载体纷纷崛起

  芯片、空天信息、基因治疗……在观摩中,诸多高端前沿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科技含量、产业层级提升明显。

  位于先行区的中科新经济科创园项目,引进中科院高端院所科技智力资源,已累计引进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等3个科研院所,总建筑面积达53.8万平方米,年度完成投资6.1亿元。

  在历城区,一批空天信息产业化重点项目已相继落地,目前已引进160余名硕士、20余名博士、10余名科学家等高精尖人才,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规模。

  在高新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科技创新园项目总投资44亿元,布局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等专业研发机构,建设有齐鲁卫星AIT实验室、硅基微纳制造等公共技术平台。项目计划引进芯片、传感器、卫星、遥感、雷达等企业及研究院100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000人。

  近年来,济南市抢抓机遇,布局高端前沿产业,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密集落地。目前济南市落地的“中科系”院所已达14家。这些优质的平台载体,将汇聚更多资金、人才、技术,带动更多未来产业项目落地,为新旧动能转换激活新引擎。

  制造业“壮筋骨”

  传统产业全面升级

  工业强则城市强,今年7月济南市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在此次观摩的项目中,80%是制造业项目,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局面。

  在莱芜区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车间内,机械臂一刻不停地挥舞着。该项目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期项目于2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11月19日第一辆新能源重卡正式下线,二期项目于8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全速推进。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全部建设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77亿元,安置就业1.5万人。

  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不少传统制造业通过升级改造,“老树发新芽”。位于钢城的山钢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就是一个代表。该项目推行全流程绿色制造模式,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再造升级,着力在布局合理化、装备现代化、制造智能化、发展绿色化上实现新突破。目前,项目烧结系统已建成投产,1#3800高炉主体施工已完成,转炉系统正在建设。建成达产后,吨钢污染物排放达到I级水平,实现超低排放,中高端精品钢产品比例达到70%,年均利税总额达到20亿元。

  特色产业聚集群

  龙头带动产业链条上挖潜力

  今年8月13日,济南市召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题会议,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打造一批具有济南特色、附加值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链。如今,在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下,以产业链为核心布局的特色产业集群逐渐成势。

  位于章丘的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由华凌电缆牵头打造,聚焦新材料,目前一期示范区已签约企业14家。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150余家企业进驻,预计年产值160亿元。

  位于槐荫的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特色小镇,依托山东天岳公司在碳化硅材料方面的领先优势,致力于推动碳化硅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

  市中区的中科5G产业科技园,由全国“5G+产业领域领跑者”中科大唐网络公司聚力打造,将建设25条基于5G/物联网应用及尖端技术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全面引入航空装备、智能安防等5G应用产业集群,预计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逾100亿元。

  历下区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则聚焦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从研发、中试到临床应用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平台,建成总占地8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一个个大项目在城市各个角落落地开花,标注着城市的生长坐标,也成为新的增长极,助推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潮头涌起,助力济南市“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