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陕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要这么干!
    线缆质量监察 2020-03-18

关键词:严守 安全 底线 强化 监管

1.问:2020年,陕西省市场监管部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中心是什么?

答:要通过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满足美好生活追求。

2.问:是哪三方面工作?

答:一是聚焦重点产品,守好安全底线。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夯实监管基础,强化支撑保障。

3.问:聚焦重点产品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 这方面工作要围绕六个重点:

之一:制定重点监管目录。制定《全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各地市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特点,制定本地区《监管目录》。

之二:开展产品质量抽检。聚焦涉及人民群众吃、穿、住、用、行及公共安全的产品,组织开展针对生产环节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

之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围绕新冠肺炎防疫工作,开展消毒液、酒精等防护用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

围绕玩具、文具、学生服等产品,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围绕食品用纸包装等食品相关产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成品油、水泥、电线电缆、防爆电气、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重点工业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飞行检查。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开展专项监督抽查。

之四:加强生产许可管理。

要从三个方面加强: 对通过简化程序和告知承诺取证的企业,要在规定时间,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和“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开展后置审查和检查,监督检查结果要归集到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中,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许可资质。

发挥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的优势,多渠道获取无证生产、违规生产等违法信息,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继续保持对“打折”电缆生产企业监管的高压态势,形成对违法生产行为的震慑力。

之五: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各地市要围绕陕西产

业实际,查找重点品种风险隐患,开展3-5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风险通报,快速处置。各地市建立风险监测站、点,开展风险监测工作。

之六:开展散煤专项治理。督导各地市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完成好散煤生产和流通领域质量监管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散煤行为。及时督促更新并掌握散煤治理在线平台的网点注册管理及煤质抽检信息。

4.问: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创新监管方式将在哪些方面强化?

答:通过在三个关键环节持续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探索建立风险应急预警机制。要逐步建立完善风险舆情监测平台,开展舆情信息深度分析工作,对重点舆情快速反应、持续跟踪、全面研判、积极引导。

二是改进完善监督抽查工作制度。

依据新出台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省、市两级都要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形成生产流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监督抽查工作模式。

要强化技术评审,加强抽样、检验技术机构管理,对存在工作质量问题的技术机构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处理,强化抽查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是推进改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

一方面要放到底。配合国家总局对继续实施工业产

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10类产品,推动“转、减、放”,加大下放审批权限力度,实现省局“零发证”。

一方面要管到位。

严管这些:

继续保留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许可审批,特别是要强化对关键设备的现场检查。同时要对获证企业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加强证后监管。

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品,加快推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站点建设,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同时,推动使用方加强供应链管理,倒逼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5.问:夯实监管基础的重点工作又是什么?

答:要通过加强法宣工作、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 强化支撑保障。

例如,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宣贯,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生产、流通企业对新办法的理解和认识。

正在完善“陕西省工业品生产企业事中事后‘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系统平台”和监督抽查信息化系统,督促、指导基层实现监管信息在线采集、传递和统一归集,做好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最终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

持续完善陕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家库,健全咨询工作机制,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好省、市、县三级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打硬仗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