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2022年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达1.17万亿元,预计2023年电线电缆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万亿元。

尽管市场规模可观,但行业内玩家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线缆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以中低端常规线缆产品为主,且选用技术趋同是行业内竞争激烈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要求高、准入资质高的特种电缆产能缺乏。

近年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马太效应日益凸显,电线电缆企业之间洗牌整合步伐加快,上述局面或迎来转变。

例如,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在高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行业趋势下,核心部件驱动电机的升级成为必要条件,其中也涉及所用线缆的更新迭代。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用漆包线所需要的特殊性能决定了扁线电机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扁线电机对于圆线电机正加速替代。扁线龙头金杯电工(002533)2022年的扁电磁线销量创公司历史新高,行业热度可见一斑。

除新能源汽车外,“双碳”目标下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亦推高光伏电缆等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特种线缆产品的需求。

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已实现年产值超万亿元,线缆行业规模居全球第一,线缆产销量全球第一。受益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新基建、现代化城市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和轨道交通建设等,电线电缆产业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发展。

电线电缆产业发展现状与增长态势调查

电线电缆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配套产业,年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伴随着国家“双碳”政策有序推进、新基建项目不断开展、质量强国战略落地实施,电线电缆市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还加大了在电力、5G、新能源、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线缆市场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

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在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的同时,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这也为线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以来,特高压输电通道等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任务加速落地,特高压建设在经历2022年的放缓后,有望在2023年迎来提速。此前,国网明确提出2023年年内开工“6直2交”,直流开工数量为历史最高值。

消息面上,国家电网年内将建成投产驻马店-武汉交流工程,推进金上-湖北、宁夏-湖南直流工程、武汉-南昌交流工程、黄石变电站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开工陇东-山东、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扩建天津南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

据悉,一般特高压平均建设周期约为1.5年至2年,有分析称,按照此前“十四五”规划线路,最晚不能晚于2024年上半年开工,预计2023年特高压工程将密集核准开工。

特高压建设蓄势待发,上市公司纷纷中标相关项目。

3月6日,国家电网特高压公司发布了今年集中采购批次计划安排,特高压建设分公司分别在1月份、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完成共四批次集中采购招标。

次日,平高电气宣布公司及子公司、合营公司中标金额合计约20.67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22.29%,据了解,本次中标是该公司近三年来中标公告中金额最大的一次;此外,汉缆股份、长高电新、风范股份等公司也均披露获得国家电网特高压采购合同。风范股份在中标公告中称,有6个标包中标,金额约1.83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5.72%。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已有近10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标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采购合同,累计金额达38亿元。

结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未来将加速发展特高压工程和配电网智能化。“十四五”规划投资将向配网侧倾斜,投资占比有望提升至60%以上,特高压产业链上下游有望高度受益。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电线电缆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受高温影响,5月30日、31日深圳市用电负荷激增,局部片区出现零散停电现象,主要分布在各城中村区域;深圳宝安、龙岗等相关区域酒店一度满房;市供电局曾公告,电网用电负荷创今年新高,连续两天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不仅是深圳市,在全球厄尔尼诺效应的影响下,多地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电力需求侧面对挑战,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是大势所趋。

1)安全高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前提:新能源通过提升可靠支撑能力逐步向系统主体电源转变,“大电源、大电网”与“分布式”兼容并举、多种电网形态并存,共同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能源市场高度耦合共同促进能源电力体系的高效运转。

2)清洁低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新型电力系统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核、水、风、光、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各行业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发展水平取得突破,绿电消费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以市场化方式发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

3)柔性灵活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同类型机组的灵活发电技术、不同时间尺度与规模的灵活储能技术、柔性交直流等新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和外送消纳。同时,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和需求侧响应能力不断提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容量市场等多类型市场持续完善。

4)智慧融合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云大物移智链边”等先进数字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助力电力系统实现高度数字化、智慧化和网络化,支撑源网荷储海量分散对象协同运行和多种市场机制下系统复杂运行状态的精准感知和调节,推动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实现多种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

电网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是电力IT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的重要保障。

根据中国电力网,2023年,国家电网预计加大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2023年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根据电网头条的官方公众号,国家电网2022年全年安排电网投资5094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政策是电力IT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2年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建设的目标及路径:近期推动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中长期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市场范围,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过度。《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电力市场主体包括各类型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含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售电企业和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其他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包括电力交易机构和电力调度机构。因此,市场主体的明确有望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储能、分布式发电等市场主体将更多参与到电力现货市场中。


关注“电缆宝”公众号

免费获取采购、招标、现货、价格最新信息

采购招标 | 现货市场 | 厂商报价